首页 > 财税理论

从增值税发票数据看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思霞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结合近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在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中,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助推实现上下游产业在地区间的垂直整合,以及企业在行业内、产业链上和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有助于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较第三季度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这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的数字化成色和科技化成色越来越足。当然,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的体量仍然较小且“含税量”相对较低。但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既需要给予充分的耐心,也需要拥有足够的信心。

区域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展开激烈竞争,形成了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性洼地,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不能只关注GDP数量上的增长,还要重视生产要素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高效配置,如各地是否依据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地方产业重复建设现象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区域间是否实现经济功能互补等。因此,应重点关注地区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的增减变化情况,以及地区支柱产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关联行业的跨区域贸易数据。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反映省际间贸易往来的全国省际间贸易销售额同比增长3.3%,较第三季度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物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这表明国内经济循环更加通畅,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加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消费指数是观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居民愿消费、敢消费,说明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有良好的预期。2024年,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力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表现在增值税发票数据上,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7.5%,较第三季度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38.1%和75.4%;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卫生洁具零售同比分别增长39.4%和26.3%,均显著快于第三季度增速。这说明我国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促消费效应持续显现,居民对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随着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以预计,在“两新”政策的持续激励下,我国内生消费动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带动制造业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向好。

绿色转型发展。绿色转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生态层面,更体现在经济层面,这会有效增强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以及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2026年1月1日起,欧盟将正式开启碳边境调节机制。出口到欧盟的钢铁和铝等产品,如果其平均碳排放强度高于欧盟平均碳排放强度和免费配额,相关企业可能需要补缴碳关税。从这一点来说,我国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增值税发票数据也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推广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2%、21.8%和16.3%。太阳能、生物质能、风力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9%、12.7%和5%。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增长,对于助力我国绿色生产标准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未来,通过税制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在稳定宏观税负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税收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助力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同时做好税收政策的效应评估,清理、规范、合并效果相对差的政策,将税收减免资金用在刀刃上。应进一步理顺央地财政关系,合理划定地方政府税权,既保证全国统一市场优势的发挥,又调动地方经济增长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良性互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财税新闻

更多 >>

要论要言

更多 >>

新媒体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