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税新闻

韩宇南:五任驻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杨志聪

农历腊月二十三,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村委会大院里,很是热闹:在临时搭起的一排桌子前,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的志愿者们正在为村民挥毫书写春联;院子中间,身着大红衣服的村民们手摇花扇,踩着鼓点欢庆小年的到来……

热闹的舞蹈队里,一位穿着深蓝色税服的男同志跳得很是熟练。他就是周口市税务局驻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驻村以来,韩宇南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国好税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临近春节,韩宇南格外忙碌。舞曲一停,韩宇南便告诉记者,他今天有件很重要的事要做——带着村里的两个单亲孩子去集镇上买衣服。这俩孩子是两姐妹,大的叫梦菡,11岁,小的叫紫恩,8岁。韩宇南告诉记者,由于父母离异,两姐妹如今跟着爸爸和爷爷生活。但爸爸常年外出务工,爷爷身体不好,两姐妹的生活、学习也因此缺少照顾。

“红色的吧,过年喜庆。”在服装店里,韩宇南边说边帮两姐妹挑选衣服。当紫恩脱下旧鞋露出有几个破洞的袜子,韩宇南心疼地说:“给你爸说过多少次,叫他照顾好你们,这大冬天的还让你们穿着破洞的袜子,回去还得说他。”说着,他又让服务员给姐妹俩挑选了几双厚棉袜。

记者问姐妹俩平时怎么称呼韩宇南,她们说“韩爷爷”。“韩爷爷对你们好不好?”“好!”姐妹俩异口同声地说。买完衣服回村路过村口的广场,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看到韩宇南走过来,一边大喊着“韩爷爷好”,一边跑过来抱住了他。

在前何村,韩宇南是孩子们口中的“好爷爷”,更是村民口中的“好书记”。

回到村里,听说大棚里正在插种西瓜秧,记者便请韩宇南带着去看看。“前何村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西瓜,村里现在已有66座大棚。经过几年的摸索,这里种的西瓜成熟早、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韩宇南边走边介绍。

来到大棚,韩宇南跟村民打了个招呼也上手熟练地干了起来。90后返乡青年王争光承包了村里30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瓜。“之前我们夫妻一直在外打工,父母老了,孩子也在家,再加上现在国家政策好,就打算回家找点活干。”王争光说,“韩书记非常热情,帮我们四处联系拓宽西瓜销售渠道。解决了销售难题,那我们种西瓜就没啥可担心的了。”

在西瓜大棚,韩宇南(左二)一边与村民拉家常,一边帮着插种西瓜秧。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韩宇南不仅帮助联系当地的龙头企业解决销售问题,还利用自己的名气在抖音直播帮助村民“带货”。不仅如此,韩宇南还带领前何村开展产业多元化发展,如今村里有了帮扶车间、光伏企业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8万多元。

行走在前何村,道路平整宽阔、村舍白墙青瓦,很是漂亮。在村里,记者遇到了70岁的村民何富金,他是村里的保洁员。“现在的日子可好啦!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就在帮扶车间上班,我和老伴在村里干活还能挣点钱,啥也不用愁,这多亏了韩书记。”何富金说。

在村里,记者采访了不少村民,交谈中,他们都夸奖韩宇南是个“好书记”。

2025年是韩宇南驻村的第10个年头。在村委会,有一个前何村脱贫事迹展厅,里面展示着前何村这些年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摆满了韩宇南获得的证书。在展厅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挂着的是这些年来村民送给韩宇南的近40面锦旗,还有一幅题有“家”字的书画。

韩宇南说,这是他刚来前何村时,一位村干部写给他的,希望他能把这里当家,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

10年间,韩宇南做到了。他把村民当家人,村民视他如亲人。“为了让我踏实驻村,我父亲和妻子都来到了村里。特别是我妻子,她组织妇女们编藤椅、织渔网增加收入,还自任教练组织舞蹈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021年老父亲去世,2022年我爱人也因病离世。来的时候我们三个人,现在就剩下我自己。”韩宇南红了眼眶,掉下了眼泪。

记者问韩宇南后悔吗?他坚定地说:“不后悔!”

腊月二十四一早,周口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来到村里开展对韩宇南任期的村民测评,这也意味着他第四个任期即将结束。当记者问他还想留下来吗?韩宇南说:“组织上信任我,村民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村民,我已经向组织申请再次留任前何村。”

春节过后,韩宇南告诉记者,他刚接到上级通知,即将参加新任驻村干部任前培训。每一个任期,韩宇南都给自己立下誓言。这一次,他说:“前何不富,不回税务;前何不兴,不当逃兵!”

新的一年,韩宇南将继续带领前何村村民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奔忙……


财税新闻

更多 >>

要论要言

更多 >>

新媒体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