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推荐

从“纸间”到“指尖”见证时代变迁

张晓萌

【新闻回放】据新华社消息,2月6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14万人次,1月14日—2月6日,已累计发送旅客3.1亿人次。另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预测,2025年铁路春运40天内,全国铁路发送旅客约5.1亿人次,日均发送1275万人次。

“打开12306客户端,调出乘车码,在闸机上验码,抬头看看摄像头,人脸识别进站……”在这个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相信很多选择乘火车回家的旅客,从通过闸机的那一刻起,内心深处都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幸福感:马上就要回家啦,这感觉真好!

找到自己的座位,收拾好行李坐好,看着窗外的风景,一个问题忽然在脑海中“冒”出来——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现在怎么不见了呢?于是,我拿出手机,开始搜索有关火车票的资料……

1952年,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这不仅掀开了我国铁路发展的新篇章,也见证了我国第一代纸壳制式硬板火车票的问世。由于硬板火车票全都是按照列车型号提前预制好的,每张票按照票价和目的地的不同放在不同的格子里,售票员需坐在拥有成百上千小格子的售票间里,根据旅客的出行需求,像在药房抓中药一样,从小格子里取出相应的硬板车票,再打上出行日期孔,贴上座位签。

1996年,红色软纸火车票诞生了。售票员只需要敲一敲键盘便能轻松售票。此时火车票并不联网,信息交流不够流畅,每个火车站都不清楚相互间卖了多少火车票。检票进站时,站务员需要在火车票上打孔,以分辨旅客是否进站乘车。

2007年,磁介质火车票开始登上舞台。2008年,第一张蓝色动车组图案底纹的磁介质火车票在京津城际铁路开始使用。磁介质火车票在票面上添加了二维码,旅客只需要将火车票塞进进站闸机,车票弹出后,闸机门便自动打开,旅客即可快速进站乘车,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正式迈入自动化售检票时代。

2011年,我国实现了无纸化火车票。乘坐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的旅客,只需在自助检票机扫描身份证便可轻松进站,这种“刷身份证进站”的方式逐步在全国推广。这既减少了旅客排队取票的麻烦,也减轻了检票员的负担。由于购票实行实名制,即便旅客丢失车票也不必重新购票,只需到窗口办理“挂失补票”即可。

2020年,电子客票在我国铁路实现全覆盖。此时,12306手机客户端售票量占总体售票量超过80%,移动端售票逐渐成为主流,让熬夜排长队的春运一去不复返。如今,12306与时俱进,从旅客提交购票需求到完成出票仅需2.8秒,每秒可出票1000张,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票系统。

自2024年11月1日起,我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为旅客和单位的报销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这一变革标志着火车票纸质报销凭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进入一个全新的电子发票时代。

一个方面的技术突破,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现在,旅客出行后,只要打开12306客户端,填写企业信息,便可以不出家门,动动手指即开具出行凭证,并且可以重复下载、打印,有效避免发票丢失和损毁的情况发生,也解决了旅客因火车票丢失无法报销的难题。

作为财务人员,我更加关注火车票持续变革对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铁路电子发票的票面,在保留纸质报销凭证中关于旅客信息、行程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购买方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内容。这使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的税务数字账户,进行铁路电子客票的查询、查验、下载、打印及用途确认等操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减少纸质发票管理环节,降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无纸化出行、报销,无疑会减少纸张的使用,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力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铁路部门降低了纸张采购、车票印刷、票据邮寄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取得铁路电子发票后,纳税人便可以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查验票据真伪,查验无误后,可将电子发票作为增值税抵扣凭证。纳税人可以通过登录电子税务局平台,在“发票使用”模块进行增值税税额的勾选抵扣,这样就免去了计算抵扣程序。一方面,这可以减轻纳税人的报税工作量,使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管理更加准确、简便;另一方面,夯实了智慧税务建设基础——税务部门获取企业电子客票抵扣信息将更加便捷、准确。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报社)


财税新闻

更多 >>

要论要言

更多 >>

新媒体

更多 >>